猫白血病病毒(FeLV)自然暴露挑战实验的设计

猫白血病病毒(Feline Leukemia Virus, FeLV)是一种严重威胁猫科健康的病毒,其感染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、贫血及恶性肿瘤的发生。评估现有疫苗在真实感染环境中的保护效果,对于优化疫苗研发和制定防控策略至关重要。为此,本研究设计了一项基于自然暴露模式的挑战实验,全面评估三种商用FeLV疫苗的保护能力,重点考察疫苗在持久性病毒血症和骨髓潜伏感染中的作用。

实验设计与方法

1. 实验目标

实验旨在模拟实际多猫环境中的FeLV传播情境,通过自然暴露模式评估三种商用疫苗(疫苗A、疫苗B和疫苗C)对FeLV感染的保护效果。研究重点包括:

  • 持久性病毒血症(viremia)的发生率。
  • 骨髓感染的清除能力。
  • 临床表现及疫苗对潜伏感染的影响。

2. 实验动物与分组

实验选用60只特定病原体(SPF)阴性的小猫,其中12只用于建立FeLV携带猫模型,剩余48只小猫用于疫苗测试。小猫被随机分为以下组别:

  • 非接种对照组:11只小猫(其中1只在实验开始前死亡)。
  • 接种组:每种疫苗各接种12只小猫。

所有实验小猫在9至11周龄时接种两剂疫苗(或安慰剂),间隔3周,接种方案严格按照生产商建议执行。

3. FeLV携带猫的建立

为模拟高强度感染环境,实验选用了两株实验室FeLV毒株(1161E株和CT600株)和两株自然感染的田间毒株。12只携带猫通过静脉注射高滴度病毒并辅以甲基强的松龙诱导感染,整个实验期间均保持FeLV阳性状态(ELISA和IFA检测均为阳性)。携带猫未表现临床疾病,但持续作为病毒传播的感染源。

4. 自然暴露模式

所有测试小猫与12只携带猫共同生活31周,暴露环境模拟典型多猫家庭的自然传播条件。猫群共享饮水、食盆和猫砂盆,确保持续接触并增加病毒传播几率。

5. 检测与数据采集

  • 病毒检测:定期采集血液样本,通过ELISA和IFA检测血液中的FeLV抗原,同时进行病毒分离(VI)。
  • 骨髓检测:在暴露23周和31周时采集骨髓样本进行病毒分离。
  • 临床监测:记录小猫的体温、体重变化,并监测血常规以评估白细胞减少和贫血情况。

结果与分析

1. 持久性病毒血症

31周暴露后,非接种对照组中64%的小猫持续表现为病毒血症阳性(ELISA和IFA检测均为阳性);疫苗A接种组未发现病毒血症阳性小猫;而疫苗B和疫苗C组的病毒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2%和50%。统计分析显示,疫苗A接种组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(P < 0.05),疫苗B和疫苗C未表现出显著保护。

2. 骨髓感染

暴露23周时,非接种对照组有82%的小猫骨髓病毒分离阳性;疫苗A组为42%,疫苗B和疫苗C组分别为92%和83%。31周时,疫苗A接种组的骨髓感染清除率达到100%,而对照组、疫苗B组和疫苗C组分别有73%、58%和58%的小猫仍存在骨髓感染(P < 0.05)。

3. 潜伏感染

部分血液检测阴性的小猫在骨髓中分离到FeLV病毒,表明其处于潜伏感染状态。23周时,共有17只小猫为骨髓潜伏感染;到31周,13只潜伏感染小猫成功清除病毒。疫苗A组在减少潜伏感染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。

讨论与结论

通过自然暴露挑战实验,研究发现疫苗A在预防FeLV感染方面表现最佳,其不仅能显著降低病毒血症发生率,还有效清除了骨髓中的潜伏感染。疫苗B和疫苗C在部分指标上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,但效果不及疫苗A显著。

自然暴露模式的挑战实验贴近真实环境,是评估疫苗保护效果的可靠方法。本研究结果为优化FeLV疫苗设计和提高临床使用效果提供了宝贵数据,同时也为其他猫科病毒疫苗的评估提供了参考。

参考文献:

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hree commercial feline leukemia virus vaccines in a natural challenge exposure

以济生物专注于猫、犬疾病模型的开发与CRO服务。作为国内首批从事猫疾病模型构建的专业公司,我们致力于为制药企业、科研院所和高校提供高效、精准的动物实验服务。

联系我们:

电话:(+86)–181 6833 0290

微信扫码联系创始人: